繼阿迪達斯、匡威之后,安踏在今年也推出了全新的環保產品——“訓練有塑”喚能科技環保系列。
這一系列采用以回收廢棄塑料瓶為原料,以健康環保科技研發制成的再生滌綸面料來制作。“平均回收使用11個550ML廢棄塑料瓶即可制成1件喚能科技服裝所需的再生滌綸面料。”安踏集團副總裁李玲介紹。為此,安踏總計回收了770萬個塑料瓶。
負責此次商品設計的安踏綜訓設計師程瓊表示,這批商品在18個月前就開始規劃研發,安踏協同供應商合作伙伴,通過研發創新,突破了技術障礙。研發團隊經過了一年多的攻堅,上百次的實驗,克服了諸多技術難題,成為國內首家制定再生滌綸企業檢驗標準的體育品牌。
“回收回來的塑料瓶需要化學分解,紡成紗線,再生滌綸紗線要比普通的成本貴30%。“程瓊說。而整體綜合成本已經比國際品牌降低了30%-50%。
通常來說,可持續材料的研發、原材料的收集重制,意味著更高的成本,也對大規模生產造成一定阻礙。不同于市面上比較常見的限量或定價較高的方式,此次安踏的環保材質并不是小規模的發售,而是以大貨的方式面向全國所有門店銷售。
根據Accenture Strategy的年度全球消費者調查,將近三分之二的消費者希望品牌的產品或服務能夠堅持一種一貫立場,例如健康的生活習慣、可持續資源、純手工制作等;相比之下,那些能夠促進社會進步的產品設計更具吸引力。電商服務與營銷平臺Nosto的最新調查則顯示,有73%的受訪者希望品牌使用可循環材料。
這使得各大品牌越來越愿意在環保上投入:彪馬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可降解、可循環利用的產品組合InCycle;阿迪達斯在2015年推出由海洋塑料垃圾做成的運動鞋Adidas Ultraboost Uncaged Parley;耐克也在2017年研發出一種新型再生皮革材料Flyleather,并應用在了部分鞋款上;匡威在年中推出“Renew系列”,鞋面材質全部用可回收垃圾制成。
根據Nosto的數據表明,52%的消費者希望時尚產業變得更加可持續,但如果品牌按照可持續的方式生產單品并收取更高的價格時,只有29%的消費者愿意為此買單。
“如果價格做得太貴太高,量達不到的話,(環保的)意義不大,還是希望大眾可以接受的。”程瓊表示。
安踏作為定位性價比的國產品牌,在發力可持續環保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到中國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和購買力。這就使得成本管控尤為重要,也是綜合能力的體現。
相比于國際品牌的環保相關產品售價在整體產品中偏向中高端,安踏的“訓練有塑”喚能科技環保系列在約70萬件產品投入市場的同時,價格與綜訓大貨整體定價基本一致,并且成為了2019年Q3的綜訓主推款,這也體現了安踏目前在供應鏈管理上的優勢。
回收約770萬個塑料瓶,制成70萬件商品,再配合品牌的宣傳,將為環保材質在全國的教育和推廣做出一些實打實的推動,讓中國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和觸達到可持續服裝這樣的理念。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調查,每年約有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這些塑料垃圾經過數百年都無法完全降解,對全球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破壞。據統計,全球僅有9%的廢棄塑料被回收。分類回收僅僅是人類處理塑料垃圾的第一步,如何讓廢棄塑料重新被利用才是解決塑料污染的關鍵。
據初步測算,喚能科技系列回收再利用的770萬個廢棄塑料瓶重量約100噸,相當于幫助海洋減少了八萬分之一的塑料垃圾年流入量。
對安踏來說,關注到環保議題、可持續發展本身就是提高品牌形象,豐富品牌故事的一種手段,更是企業承擔責任,格局邁上新臺階的表現。當一個品牌愿意研發環保材質、愿意推出環保商品時,意味著品牌對自身的定位和要求上了一個臺階。因為在銷售的同時,他們愿意付出余力去承擔更多的社會使命。
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世忠表示,“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安踏集團一直以來在創新領域的重點工作,盡我們所能地為環境保護事業做出貢獻也是我們應盡的企業社會責任。喚能科技是安踏品牌推出首個環保系列商品,未來我們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進一步探索環保科技的創新。”
目前,安踏在全球設有多個研發設計中心,包括美國、日本、韓國、中國香港、中國大陸,吸納了超過200名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設計研發專家,希望在體育用品的專業性、功能性、實用性、環保性等方面取得突破。
伴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綜合實力的提升,國產品牌都將會對環保、可持續時尚更加重視。從喚能科技系列的推出可以看到,目前安踏做了一個不錯的表率。